在當下更趨復雜行業形勢之下,行業媒體應承擔什么樣的使命,上海數字印刷行業協會秘書長、專家潘曉東老師表示“任何輿論總還得持有自己的觀點,不隨波逐流”,他認為行業媒體的使命之一,便是為行業發出有見地的聲音。最后,他還寄語印刷行業同仁們向王選等杰出人士學習,去面對即將到來的挑戰。
2014年處于轉型中的印刷業不容樂觀,2015年至今仍未見大勢向好的跡象,卻是負面輿論壓力越來越大,強調印刷業應該適應市場發展的說法,強調印刷應該主動應對互聯網挑戰的說法,強調印刷應該退出中心城區的說法,強調印刷應該對保護環境承擔更多責任的說法,……,如此等等,不一而足。
中國的印刷業早已到了產能大于市場需求的地步,不光是書刊印刷如此,票據印刷如此,包裝印刷同樣如此,互聯網時代的印刷確是已經到了必須得變的地步,為此,我們需要討論,需要榜樣,甚至需要出于推動行業發展這一前提下的不同意見間的爭辯,比如,國有印機制造業主動退出這一市場的正確性如何?發展3D打印、功能性印刷是否是一個值得全行業關注的熱點?
同國人在由歷史上的物資短缺轉為相對寬松后(包括國人具備了出國旅游條件,旅游成為一種風潮后,在國外不顧形象與需求的搶購現象)容易出現排浪式消費一樣,走上市場經濟不久的行業輿論還是比較多的喜歡追逐市場熱點,毫無疑問,這確為市場所需要,但任何輿論總還得持有自己的觀點,不隨波逐流,不趨炎附勢,不受利益誘惑,真要做到這一點是需要有點精神和傲骨的。
圍繞行業發展有著不同意見本不是壞事,這是業界及與業界相關的社會各方關注此一行業發展的表現,關鍵在于為了行業的前程,業內企業應該關注形勢的變化,應該有更多的參與度,勇于表達對事物、特別是關系到自身發展的事物的看法。至于是否正確?那充其量是對事物的認識問題。沉淪在沒有爭辯的輿論中,其實是一種可怕的狀況。
在行業形勢較為嚴峻的時刻,我們重溫歷史上那些杰出人士們,在我們國家在困難時期所展現出的不屈不撓的精神,是必要的。想當年,在我們國家最困難的時期,恰恰是我國的“兩彈一星”橫空出世的時期。在我們國家仍處于文革十年動亂時期,王選等技術人員,日以繼夜地開展“748工程”中的漢字精密照排科研工作,奠定了后來改變了我國印刷業的“漢字激光照排系統”成功的基礎。
這些例子充分說明了,困難壓不倒有志氣的人。中國的印刷包裝行業的同行們應該堅守信念,向王選等杰出人士學習,以吃苦耐勞的精神、以不妥協的精神、以開拓創新的精神,去迎接挑戰,堅持到底,必能脫穎而出,繼續向前。